隨著文化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黃陵縣在省內外的知名度日益攀升,游客的持續增多,使當地的農家樂產業迎來了較快發展。近日,記者走進地處黃帝陵旁的黃陵縣橋山街道辦劉家川村,了解當地農家樂的發展狀況,感受鄉村蛻變,共話發展愿景。
黃陵縣橋山街道辦劉家川村駐村第一書張陵強記告訴記者,從2005年發展至今,劉家川村農家樂已經走過了十幾個年頭,從開店初到現在已有的規模,這里農家樂經過了多次改造和發展,接待檔次和服務環境有了明顯的提升。作為文化旅游的建設者,以及旅游創收的獲益者,劉家川村的農家樂經營者們無疑是一群敢闖敢干的人。
劉家川村農家樂的快速發展,是黃陵縣旅游產業發展政策的必然。近年來,黃陵縣持續發揮資源優勢,在深入挖掘黃帝陵內涵的同時,推進旅游項目提檔升級,加大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深化旅游產業基礎升級。
2020年12月,黃陵縣成功創建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陜西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先后投資近百億元,完成多個主體建設,建成了旅游數據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實現了生態停車場、旅游標識等全域覆蓋。配套實施了2條國道改線、6條路網提升工程,開通了暢游黃陵巴士專線……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壯大,旅游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旅游特色品牌升級打造,黃陵縣全景全時全業融合發展模式初步形成。
加之黃陵縣得天獨厚的文化內涵、自然景觀和宜居的生態環境,黃陵縣旅游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劉家川村村民丁先生抓住了旅游產業這一發展機遇,開始了農家樂的創辦和經營。丁先生告訴記者:“我想一想,抱著僥幸心理,試試看掙得了掙不了,就搞得建起來,剛開始弄起來地方都簡單,沒有現在的條件好,那個時候一年就是收入十萬元,確實是好。”
依托黃陵縣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村緊鄰黃帝陵的區位優勢,劉家川村全力打好人文、休閑、鄉愁三張旅游牌。從2005年開始引導大力發展農家樂、生態采摘、民宿、農業觀光體驗,到目前形成了“三區一園一館”的鄉村旅游格局,劉家川村走了很長的“路”。
為更好的提升旅游服務及質量,劉家川村可謂是卯足了勁。據張陵強介紹,村里每年會定期舉辦“延安過大年”和七夕、中秋等系列民俗活動,舉辦農家樂廚藝比賽、全縣農民豐收節等各類文化活動,年接待游客10萬余人。今年,正在進行人居環境美化提升,打造具有鄉土古樸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高標準農家樂民宿、污水管網建設。與教育部聯合建設研學基地等項目,即將形成集“吃、住、玩、游、購、學”文化旅游為一體的旅游鄉村新業態。
劉家川村黨支部按照“黨建引領助推發展、鄉村旅游富民強村”的思路,在旅游發展道路上,每一步都走的很扎實。“僅我們門口的路,巷道的路,政府都改造了三次,一次比一次好,像村上的環境、衛生、綠化這些基本都搞起來了,現在黨的政策確實是好。”丁先生激動的說。
招商引資,利用生態環境優勢,打造綜合產業群,以旅游產業為核心的項目讓劉家川村的村民在致富之路上走的更加切實。
陜西東德順食品有限公司是黃陵縣委、縣政府2016年的招商引資項目,也是劉家川村引進的第一家民營企業。黃陵縣是全省重點蘋果生產大縣,為充分發掘土地價值,拓展群眾增收途徑,東德順公司組織劉家川村等合作村組,引導村民開展小種植、小加工,采取一年兩季種植可實現畝均5000多元的收入,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推出“生產基地+半成品加工+成品產出+線上線下推廣”的模式,在拓展群眾增收途徑,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陜西東德順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宴子明說:“以探索鄉村產業發展為總抓手,在投資地初步建立起原料生產以農民為主體,加工生產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首選,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東德順為黃陵縣脫貧攻堅和群眾增收致富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黃陵縣,像劉家川村一樣走在鄉村振興和旅游產業發展道路上的村鎮還有很多,它們同地區共同成長,同巍巍山水的華夏圣地黃陵共同奮進。